100%

来安县志卷五

安徽滁州来安县知县汜水刘廷槐重修

水利志

塘沛 圩坝圩田图说 朱家山开河记附

塘沛

李光塘 梁谷塘 岳塘 黄荣塘 徐塘 赵巩塘 刘塘 蒋塘 谢怿回塘 进塘 马沟塘 孙兴塘 苟著作塘 柘塘 王青塘 砂塘 葛子尧塘 牛角塘 良吉塘 老月塘 岑湖塘 新塘 三驾塘 孟昭塘 鸿鹤塘 东角塘 张晆塘 徐兴塘 到浇塘 曹安塘 韩青塘 寻思文塘 董元塘 司马塘 南渗塘 南影月塘 下盈塘 小新塘 固南塘 孙思水塘 旱塘 孙或塘 珠班塘 莲荷塘 西塘 孟淮塘 高塘 普润塘 吴祥塘 吴沛塘 白虎塘 黄连塘 高塘[1] 胡筑塘 大兴塘 上冲塘 月塘 王奎塘 杨塘[2] 樊城之塘[3] 艾塘 彭塘 沙塘 横风塘 花塘 宋塘 童塘 宋德塘 潘升塘 管塘 关塘 徐海广沛 驱沛 熏芳沛 包谦沛 赵文等沛 张沛 平诸沛 驿路沛 黄城上沛 和沛 十资沛 秋沛下口 普润管沛 仇沛 徐源等沛 赤马溪沛 顾子澄沛 流沛 莲荷沛 古沛 王家堰沛 王沛 彭沛 破沛 王家沛 秋沛 张沔沛 园沛

元佑七年,郡守[4]沈希颜以清流、全椒地濒下,时可以溉;来安崎岖山土,簿瘠多燥,乃陂地五十八所[5],凡用民力贰万伍千陆百夫,溉田贰百贰拾余顷。其后元《符图经》载通邑塘沛壹百玖拾伍所,今并湮废,莫知其处。

雍家塘 陈塘 王家堰塘 雍塘 大石谷塘 泰山塘 张胜塘 葛家冲塘 月塘旧志载有本州牧余国木普 禁垦月塘[6],详文康熙十三年案也。至雍正十年,知县伍斯瑸详请丈实,令近塘居民分报开垦,升科在案[7]。即今劝垦圩。 官塘 塔儿塘 戴家塘 杨家塘 露珠塘水口集东,旧志原系民地,后为屯田所有。 石塘灌田二十五顷五十亩,民户管放,军户管闭[8],每户照丘簿帮工修筑[9],每年塘租民户轮流经管,旧有塘面田种四担,正银肆钱有零,因水淹无收,摊入五都民户完纳。 戴家湖塘 五湖塘

国朝凡仍明旧者不载

苏塘 仰山塘今废。

圩坝

樊家圩 绍熙圩 城子圩 弥陀寺圩 孟家圩 殿子圩今作甸子。 丁家圩 张官人圩

大雅圩 三教圩 董清圩 玉清圩 姜清圩姜清作江。 顾胜圩 郑和圩 塘南圩 广大圩旧废,后县民王来告修。 匾圩 雍家圩 黄坝圩 范家圩 三城圩 南湖圩 古塘 五塘五塘疑作五圩。 湖母十一圩 月塘圩 湖塘圩 城塘圩 池家坝 赤马八坝 骆家坝 天涧坝 古坝

旧志诸圩坝,除三教、郑和、雍家三圩外,俱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刘正亨请发仓稻壹千贰百担助工修筑,用夫贰十余万,筑埂贰万叁千贰百陆拾丈捌尺,存卷在案。

龙尾坝即龙尾桥水,成化五年,知县赵礼筑堤障水以资灌溉;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刘正亨修。

六户坝在兰沛桥下。万历三十二年,本州牧陈允升奉仓屯院行令军民六户合筑潴水[10],故名。

右二坝,旧志列塘沛后,今移载于此。又龙尾坝两见,俱嘉靖四十五年知县刘正亨修,查县境并无两龙尾坝,应系重出,故删其一。

国朝

北广大圩 东广大圩 西广大圩 湖母圩 三城圩 固镇圩即顾胜圩。 范家圩 劝垦圩即月塘。 塘南圩 匾圩 黄清圩 天涧圩旧志作天涧坝。 大雅圩 董清圩 江清圩 甸子圩 瓜圩 陈赵圩 罗沈圩 河西圩

案旧志载:雍正年新垦私甸子圩、甸子圩、汪家圩、北圩、瓜圩、陈赵圩、金家圩,凡七处。今查历年报册,只有甸子圩、瓜圩、陈赵圩,并无私甸子、汪家、金家、北圩名目。又旧志大雅圩后有雍家圩,今亦不见报册。至罗沈、河西二圩载今报册,又为旧志所无,自应以现行报册为据。又查诸圩田种石目,与旧志多有未符,缘历年屡被水灾割并荒垦,今昔攸殊[11]。自兹以后,安知圩种不又有增减乎?故略而不书,以归简易。

康熙三十二年秋,大水,诸圩皆破,知县刘之昂督圩民修筑如旧。

雍正九年秋,大水,圩破;十二年六月,大水,圩破,俱知县伍斯瑸督令修补。以上旧志。乾隆六年,五十一年,道光三年、六年,俱大水,破圩,修复如旧。

《伍志》曰:诸圩屡决者,由水口集东南其地卑洼为山冈霖潦所注[12],坝埂虽高,而束之愈怒,遂决而破之,以快其奔趋,其势固然。所以议水利者咸谓当从张家堡开河,由塔营朱家山嘴达浦口以出江也。现今议有成规,将历来条议、申文附载于后。

明县民王来开河议建言 地方大害,聋瞽王来,年八十二岁,系来安水溺圩民。伏为乞开敕挖,将通旧河,除水患,利军民,永全国课事[13]。伏读诏书内一款:凡天下军民利病,许诸人直言无隐。除钦遵外,窃照圩田多在江北,上通庐、滁,下至六合,相连七十二圩。地方别无出产,军民衣食粮差,惟取办于力田。一遇水涨,绕从瓜埠一河而出。再加骤雨连旬,平地水高一二丈许,散漫横流,埂岸河圩总是汪洋一派,淹没军民税粮种谷不啻数十万石[14],以致流离失所,或半死波涛,或举家漂没,疾苦万状,不能尽陈。尝闻父老传言,河南兵部王尚书邦端,先任本州知州时,每遇水潦频仍、军民逃窜、田地抛荒、钱粮拖欠,始议上开金城港,筑拦河高土坝,邀阻合肥县屯黄山之水[15],由浊河、乌江而泄。又议中开孟泽河,亦筑拦河高土厚坝,邀阻全椒县屯天策诸山涨,悉由乌江而泄。盖欲泄邀上面合肥、全椒二县之水,以防下及滁州、来安、江浦、应天各卫低洼军屯为害。曾经具奏,续因升任,未蒙举行。近蒙屯院明示,奉敕开挖金城港,无非欲泄军屯水患,以全税粮也。卷查嘉靖元年开河奏议为兴修水利事先抄蒙钦差巡抚应天都御史李、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曹龚,亲诣江北孟泽河、金城港、黑水河逐一踏勘[16]。其金城港所开河道,山冈高厚,开挖不前,合用工力繁费,准停罢。及查孟泽河,与金城港相同。勘得浦口黑水河切近水聚诸圩,递年为害,殃民之所。北至滁河,南至大江,其长二十里。旧有河影中,止土冈四里。开挖泄水,则合肥、全椒各处山河至此不得停留,径下大江。军民可安,钱粮不致拖欠。且开挖之费又比金城港、孟泽河易于为力。勘得无碍,拟合举行,岂期岁久。至嘉靖二十年间,又蒙巡抚应天都御史夏、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杨敕,始开挖黑水河,审诸圩户,众口同称此河一开,山涨易泄,江水可通,沿河田地永无旱潦之灾,实我军民万世无穷之利,甘受暑寒,乐趋供役。遂将北自滁河、南至大江两头一十七里有奇挑挖成河,遗下中间二里有零不能通水,弊因委官狥私惜用[17],挑挖官塘低处误凿石岭,所以劳民伤财,竟无成功。殊不知此河得通,上则国家赋税所关,下而军民生命所系。大约河工先已用过十分八九,今若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是先年虚费府库银两,徒劳军民工力。复陷低圩迭遭水患,房舍半已漂零,田地尽行荒芜。网螺虾而度命,卖儿女以完官。因逃外境,致欠钱粮,上每劳于催科,下屡罪于逋负[18]。日逐仰望开河,年久不蒙挑挖。隆庆二年,来与军生陈仕[19]、民生樊演建言,并合圩军民孙仲震连名公吁[20],蒙前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准,批仰来安县刘知县会同池州府守御俱细勘议,估计明确报夺。各官遵依,丈勘回报。续蒙本院批仰浦口守御官查照单开事理,并督各官着实奉行,有无掣肘处,作速具由续报,以凭裁夺。此本院付托至意,毋庸怠玩塞责可也,工完回报。当有署浦口守御府事都指挥孙同委官指挥李祁,买办猪羊祭仪,即于二月二十一日,县遵依带领工匠人等,同至开河处所地名官塘,祭告兴工。续因告开官塘河路,有损军民孙镇、王相等田地,自将价买张涵、彭聪并佃王通等田地,已经连粮具呈退状在院,补偿诸人所捐田地。不意本院升任四川。后有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张到任,问及开河,来具书册并状上陈。当蒙钧语分付“此是好事”,面许秋间开挖。侯至十月农隙告开,本院不肯举行,来随两具通状。彼古人,一夫不被其泽,尚以为忧,矧令亿万灾疲嗷嗷待毙[21]。况古有握发吐哺以求言,坐以待旦而行事。恳言告催,趁时开河,早除水患,以安军民。前赴南京通政使司海处,告送南京都察院转行屯田道比[22]。来惟知急于开河,词欠宛转,岂期取罪于上,致蒙本院牌行来安县给发官银三十两,批差民壮彭义,张伯押来前去黑水河地方雇募工匠,于官塘上下打井,四处试探河路下面有无石骨。来恐虚费钱粮,又将已田一庄典与金姓,得银五十两以为打井之费,原给官银照数还官讫。时遭天雨,倍出工食雇人。跟同井匠张良茂等遵依打井,四处各深四丈五尺不等,河底未见石骨,止是沙泥,泉水上涌而止。适蒙本院回自六合道经河所,亲临丈勘,各井深浅相同。随又分付要来再领官银二百两,自雇人夫替挖样河四十丈。比来面禀年老眼瞎,况有前院开河委官指挥李绍等何不委用。痛责监禁,来具戴罪投监,通状告借官银三十两给助屯工食,将来监侯选委官廉能照来状内开挖官塘河路,至期挑挖不通,止除继母刘氏、婶母罗氏二命,自来与长男廪膳生员王之荩以下男女二十三口全家枭首于大中桥上[23],以示妄言不忠之罪,仍将原籍江西太和县祖业并今住来安县二处家产卖偿虚费官银。庶使河道得通,水患可免,逃流渐复,国税永全,则来之草莽愚衷亦得寸进等情。令男抱赴南京通政使司海处,告送南京都察院府赐施行。以慰万亿军民引领之望。随蒙都察院批仰张御史查行,复蒙巡抚应天都御史海牌行江浦县仰知县王之纲作速踏看,查议报缴。不知该县作何具申,接管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傅致蒙批仰江浦县,将来严拿监禁,俟按临解究,拘来监。至本院按临江浦,未蒙亲诣河所,止凭该县禀说。要来供称先蒙敕开黑水河,石碍难通,比来只得遵将朱家山原开石岭河路供称委难开凿,实费钱粮浩大,军民不愿等情取供具招回报贮库。来将田换官塘河路隐下,未敢供出节因。委官畏事辞劳,百计阻挠。又且锐意开河巡抚应天都御史海、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二位升任,河遂停止,坑陷军民几至涂炭。伏望宪台垂悯久溺生灵,府赐渡江亲临踏勘,敕开金城、黑水二河,较度地势难易[24],择其工力稍省之处开挖,经始待农隙举行。府容暂借屯军,操期开河,有益于彼,劳而不怨,权移贴操工食钱粮,无扰于官,惠而不费。与其在营递年如常操演,孰若开河目前就见实功。兴利除害,莫大于此。伏乞广推恻隐之心,急解倒悬之苦。借一月屯粮之力,而军民千百载全生;开三里将通之河,而周围数百里受惠。河若早开一日,则生灵早沾一日之恩。早通一月,军民早免一月之害,俾涨满之洪水易泄汪洋,则浩荡之深恩永同河汉。伟绩创建于一时,恩泽流芳于万载。庶皇上久稽开河敕旨,得以底于有成,而爷台悯念疲黎盛心,亦可垂于不朽矣。来今衰老,死期难保朝夕,恭逢我皇上登极之初,正系元元更生之日[25]。失今隐忍不言,下情终难上达。故不避斧钺之诛,因冒死垂成之议,倘得曲全万姓之生灵,岂敢惜一命之贱,粉身碎骨,九泉瞑目。谨披肝胆,不胜待罪之至,有此蓦越,昧死上陈[26]。

王之荩《开河禀工台帖》 直隶滁州来安县原任湖广德安府儒学教授王之荩禀,为从来未有水患,恳恩勘浚三里将通淤河[27],以拯亿万生灵,以成万世永赖。事切滁、全、庐州、江浦等处,山涨之水周围四五百里,散漫湾环,独从张家堡由瓜埠口一河而出。是以七十二圩堤岸不能抵涨,军民田禾连遭淹没,荒旱相仍。嘉靖初间部院奏议开挖张家堡河路,出浦口二十里直通大江,可以泄水,可以救旱,两头十七里已开挖成河,中有朱家山冈一段,即滁人所云孟泽嘴也。今年七月二十一日蒙州差取荩故父王来开河奏议,始知部堂过滁。荩随疾趋浦口查询来历。传闻当年石匠曾用黄豆草火误烧石岭,凿挖不前,遂而停止,致使各圩复受百年水旱之害。故父王来于嘉靖年间亲蹉朱家岗石岭所挖之河,路绕远而功繁难,不敢必其成河,遂将已田一庄卖于浦口金希梁,受价五十两,告在近浦官塘处所打井四眼,各深四丈五尺,只是黑水上涌,并无石骨。所给官银三十两照数还官讫。其地低陷,其路径直而近江,中间不足三里,工费更顺而易举。若有此河,即今大旱可引江潮灌田,以纾旱魃之灾[28]。即遇水涨,可泄以达于江,得免淹没之患。故父王来复于万历元年条陈开河奏议,艰苦备尝。后因两次委用不得其人,中间冒费钱粮[29]、阴谋计阻、复遇本地业主将已挖之河滩占做田,遂致淤塞久停,敕旨未完。讵意今年六月陡值二百年来所未闻之水患[30],圩埂尽数冲破。有连人连屋而推去者,有屋尽去而存数人者,有母子四五人同卧而连床推去者,有父子兄弟因救牛救箱笼而推去者。若近水人家,则不可以数计矣。所传流尸之状,不可以耳闻。想古洪水之害亦不过此也。国家亿万税粮,军民亿万生灵,统系此河之开,正司马公所谓积德于冥冥者也。天下为官者,只做得此一事,就可了一生之事业矣,私人不肯为,庸人不能为,懦人不敢为,惟部台大人所可为、所易为者也。岂肯以地平天成之骏烈,退让他人为之耶?伏乞亲临官塘,蹉勘河路,果可苏活生灵,果为万世永赖。查照开单事理,委托才力官员议处决浚,不逾月而河可成。远绍神禹旧服[31],大抒特举宏猷[32],沛泽于民,恩垂不朽。激切上禀。

江南滁州来安县伍,为因地以求水泉之利,乘时而讲疏筑之功,以保田畴,以除积患。事本年七月二十一日奉总督部院高牌开照得田苗固赖雨泽滋濡,更资泉源灌溉。至于民间紧要堤堰,为一方保障,苟蓄泄得宜,捍御有备,实有裨田畴,为民永利。乃民间或众力难齐,因循不举,地方官亦畏难漠视,不为讲求,以致泉源无蓄。虽有水可导,不受涓滴之润。堤堰不固,一遇水发,即有冲决之虞。至于上江之灵、虹、盱、泗一带,下江之邳、睢、沛、赣一带,地多平衍,水多漫溢,疏导之法亦地方急务。虽地方之形势各有不同,而本部院所知亦未详尽,其何以便除水之患,而获水之利,该州县身任地方必知其确。合行通饬咨询。为此仰县官吏照牌内事理,文到即将该县境内总绘一图,何处为水发源,何处为水归会,泉源几处,溪河几条,是否可资灌溉、应加修导。何处洼下,何处高阜,何处民近河滨,易于冲激,何处田属低洼,易于浸淹。度其形势,相其险要,何处因高应建圩坝,何处因下应为开疏,何处宜凿而分流,以泄其势;何处宜扩而开阔,以缓其冲。各抒所见,一一核明,详覆以凭酌夺。倘该县于境内山川情形尚未谙悉,即日减从亲勘,博采舆论。并与邻近接壤通流之区,彼此应行筹度者,亦当速为约会面商,勿致歧误。该县躬膺民社,责任匪轻,凛遵来檄,务须筹画精详,勿迁就依违,勿畏劳退阻,勿以费无所出而作难,勿以工难速就而观望,得除小民永远之患。本部院察其勤民,自当予以奖励。倘视为具文[33],摭拾浮词,蒙混率覆,或迟缓延搁,玩不速详,定行查参,并提经胥不贷。等因到县奉此,该卑职查得卑县乃山陬小邑,四境俱系平塌土山。其形势则西北高而东南稍下,至极北之古城集与盱眙接壤地方,山势稍高有石,然亦非崇山峻岭。是以境内并无巨津大川。至于土山则高下相间,两山之中必有小溪一道以通流水。合邑不下十余道,而下流则总归于滁河,每一小溪两边有田之户各筑与田相等私坝,上溢下流,逐段蓄水,以资灌溉。雨大虽登时盈涨,而雨歇则顷刻旋消。既鲜泛滥之虞[34],亦无冲激之患。至于高阜田地,不近溪河者,惟赖塘坝。卑职每于春初农隙水涸之时,劝谕民间用工挑挖,务使塘深坝固,蓄水有余,以待旱时灌溉禾苗。此通邑水利情况,无事过费人力,大加疏筑者也。惟水口集东南一带尽属圩田,约有县属十分之二。东与江浦之张家堡连界,西与滁州之乌衣镇接壤,袤长四十余里,南滨大河,为卑县低洼之乡。每遇山水暴发,河流易涨难消,圩田易致淹没。盖因此河为滁全来三州县各山众流所会归,而去路必从张家堡由六合至瓜埠口始能出江。陆路不及百里,而水道则有一百八十余里,其间曲折迂回,水既不能直泻,兼有瓜埠口江潮内灌之阻,无怪乎河水之易涨而难消也。此不独卑县圩田为患,而滁全江浦凡属圩田无不均受其害。是以从前江浦百姓相约滁来居民公同会议,自张家堡由江六交界之塔塘营经朱家嘴直达浦口之宣化桥,计途二十里,另开新河导河水以入大江,则路近而河直捷,涨水易泄,各邑圩田均免浸潦。业经递有公呈,起工开浚自张家堡至塔塘营十里。原经开通自朱家嘴至江口宣化桥,亦已浚有河身。惟塔塘营至朱家嘴,不过三里,地势高阜,兼隶六邑,乃六邑市侩奸徒虑新河通达,分减彼处马头生意[35],创倡谬论,邀结党援,敛钱搆讼。并力阻挠,遂致万民有益之举一篑,未成之功,竟至中止。现有江邑案卷可稽。至今四属患水,圩民无不抱憾。卑职到任之后,廉得舆情[36],曾于雍正九年绘图通禀各宪,去年本州杨牧又具通详。然下属牧令之心纵属谆恳,而力有所不逮。今蒙宪台念切民依[37],咨询泉源,倘邀控制两江威力独断饬行,不为异议所阻,水患得除,圩田永保,则万民焚顶于生生世世,宪德直与江流俱永矣。合并绘图除详督宪外,理合补详宪台核转,为此备由另册具申,伏乞照详施行。须至申者,右申江南江宁安徽宁池太庐凤六泗颖亳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一级李批,朱家嘴河道已奉督宪檄行转移驿盐道勘议矣,仰侯勘覆,至日核详檄图存。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批,署理江南通省驿传盐法道张,为因地以求水泉等事,蒙宪台委勘河道。卑职随于八月二十二日会同江宁府知府郭朝瑞,并带同原任临淮县知县段允持,率同地方前往六合县之张家堡起至江浦县之宣化桥止,细加查勘,共计二十里。内有朱家山嘴,因旧开前后河道,前河在朱家山嘴之西面,已经成河,积有浅水,向因讹传山嘴之南有石而止。后河在朱家山嘴之东面,从前亦已开有河形,将近陈家桥而塞。职道等于前后河两处周围详勘,相度形势。后河宜于陈家桥开一高墩约十余丈,可以折流而下,若前河之地势比后河已低,且自塔塘营而南已经开有四五里,惟朱家山嘴不知从前何以未经试验,俱称内有石底,相沿不开。职道等奉委查勘,不敢草率从事,因制铁条数根,雇人遍处打签试探,不特后河无石,即前河所谓朱家山嘴有石之处前后左右并非石底。职道等因思开后河之工费较难,不如开前河之易为力也。但自张家堡至塔塘营桥十里,虽有涓涓之流,未能深畅。自塔塘营至陈家桥迤南有水,约五里。自陈家桥迤南至朱家山嘴无水,约三里,河底高有数尺。过此至宣化桥约二里,有水而浅窄,俱须疏浚深阔,更须于宣化桥、张家堡附近各建一小闸,水发之时开闸,以分滁,全,来,浦会聚之水,直由宣化桥而达江。水落之时闭闸,以使滁、全、来、浦会聚之水仍由六合而达江,则蓄泄随时,既可使有粮之州县得以济运而无碍,而滁全来浦四州县数万顷之田禾从此永无淹没之患,是瘠土尽成沃壤,咸获丰取之利于无穷矣。至云此河一开,有害于六合之说,不过市侩争利私心,甚为谬妄。盖此河之去六合远有八十余里,而河之东岸又皆一带高岗,天然障蔽,决无漫溢于六合之理,且职道等访闻六邑百姓,亦甚利开河以分上流之暴涨,是非独无害而且有利者也。若夫疏浚开挖建闸之费,目今虽未估计,谅非浩烦。其动用何项兴工并委员估计之处,职道等未敢擅便,谨将勘过情形绘图呈电,统候宪台核夺施行。雍正十一年,江南江宁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为再特委确查事,奉总督部院高宪行内开据该司会同太通道呈请会勘朱家山河道,既据该司道逐节逐寸亲身丈勘测量,中脊开深一丈即可使泛涨之水畅流入江,不惟滁、全、来、浦四州县田亩免致淹没,即六合圩田亦有裨益。且河高江下,潮水断无倒灌之理,民居甚远,岸高水顺,毫无妨碍。现在既不须拆毁,将来亦无虑冲决。其前疑有石之外,又查无庸开挖,则向来纷纷浮议,显系六邑奸徒营私阻挠,全不足凭。此河应如所详,急宜开浚,所有委员确估督浚及拨动款项之处,合就专檄,饬遵该司即将本部堂原发银二百两饬委江宁府管粮同知张华年协同原任临淮令段允持具领,即行作速前往开挖,定于十一月十二月内完工,并将河道土方工料报查。其建闸二座各费,责令该丞等星速确估具报,其动用银两,该司移明苏藩司于上下两江司库厘费项下均匀拨给[38],该司仍同驿盐道就近督办稽查。凡开浚远近深浅丈尺,悉照该司道所议,不得草率怠缓,亦不得浮冒靡费,取该丞令册结,该司道复核加结报查。一面将原详事理及兴工日期通报查考,并饬知滁、全、来等五州县。至江浦童生张峒愿捐田三十五亩零,义殊可嘉,应先给匾奖励,仍估价给赏。再查贿棍一节,该司道既访有浮议,务再严加密察,一经得实,即拿解辕以凭彻底根究,毋任漏网等,因到司奉此除移。各司道遵照并行江宁府管粮同知、原任临淮令段允持领银开挖估报外,合行饬知为此,仰县官吏照牌事理,即便遵照,毋违须牌。雍正十一年,安徽布政使李为再特委确查事,本年七月二十九日,奉总督部院赵批,本司会同驿盐道呈详开浚朱家山河道,今复据江宁府管粮同知查勘,坍卸加宽之处[39],实不出于原旧河岸,民田庐舍毫无妨碍,并滁全来浦六五州县各据圩民咸称:轮年岁修,民情乐从等情,前来本司道覆查,此案工程业经该同知承批,工段及建造闸座俱经如式修完报竣,详报在案,合将该同知详覆。加宽河而无妨民田庐舍,并滁、全等处州县详覆岁修民情乐从各缘由,具文同奉发加估重挑二册详覆鉴夺缘由,蒙批已悉,仍将通案用过工料银两据实造册详夺,缴册存等因到司奉此,合就抄详饬行,为此仰县官吏照牌事理,即便遵照,将朱家山河道自本年为始,滁、全、来三州县各值一年,江浦、六合二县共值一年,周而复始,每于农隙之时值年,州县督令圩长率领有田各户出夫赴工,挑浚深通。工完申报驿道查勘,毋得任听胥役借端派扰,致干察参未便,速速须牌。雍正十二年。知县伍为再特委确查事,奉布政使司李、驿盐道孔宪牌,奉总督部院赵批本司道会详管粮同知议详岁修朱家山河道,即令五属公同派夫修理一案缘由到县,奉此查得此案遵奉饬议,随即会同全邑于农隙之时,照种派夫,照粮派食,详明各宪在案。续奉宪批仰候转详缴等因到县,奉此查得圩田顷亩通计合共民卫该一千五百六十三顷八十二亩五分三厘四毫,照亩均派,共该出夫三百名。每夫五十名一班,差役管押,十日轮派一换,以均劳逸。至按田多寡,佃户出力挑修,田主出食帮贴,原系向来乡愚挑塘俗例,实属公平,今修河派夫,卑职等遂仿挑塘之例,议以照亩均派人夫者。为佃户出力而言,但既经出力,不能复备饭食,是以复又议及田主按粮均派,每夫一日贴银三分以供挑夫日食。至于自田自做之户,力食俱由自备。酌之与情,甚属允当,已经会同全椒详明各宪,批允在案。

乾隆十九年八月十九日,两江督宪鄂为奏明事,窃照上江滁州并所属之全椒、来安二县,负山带江,每值夏秋雨水稍多,诸圩被潦即成遍灾,民力因以日绌,频年赈恤所属亦属不少。臣前于巡查时,留心咨访,该州有河一道,与下江之六合、江浦连界,名曰天河,宣泄一州二县之水。就其形势可以直达江口,为地甚近,乃迂回屈曲必由六合出江,绕道二百余里,以致水大时宣泄不及,两岸圩田竟为巨津。查天河之下有张家堡,迤东旧山河一道,去江仅二十里,向来淤塞。雍正十二年间曾经开挑,虽稍资容纳,而中有朱家山横脊,承办之员惑于浮论,谓脊下有石,遂不开通,是以河水仍前阻遏。臣先委试用官往勘,据覆,此河应开。复委粮道清馥前往带同地方官细加相度,并体访民情,佥谓前此工程半途而废[40],若将横脊一律挑通,则水有去路,甚属径捷[41]。该处地形本高,亦无江水倒灌之患,一州两县圩田皆得保全。随逐一料估,横脊约长二里,就其形势高低,挑深一丈五、六尺至二丈五、六尺不等,河口宽八丈,底宽二丈,及挑深两面未通之河尾,通共需费不过四千余两,实于地方大有裨益。会同布政司高晋议禀,前来臣复面加讲论,恐从前脊下有石之说非尽无因。又经差员前往刨试,山本砂土,开深细验,并无石块。臣复亲往查勘,此河亟宜开浚。现在行司动用匣费银两,及时办理,俟工竣验明核实报销。臣札商抚臣,意见相同,理合恭折具奏,伏祈皇上睿鉴施行。十月初二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乾隆十九年十月初二日兴工,十二月初八日完工。

嘉庆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两江督宪陈札江宁布政司康,案查六合、来安等县生员李大经、魏颉融等,先后两呈请浚朱家山一带河道,俱经本部堂批与勘办,迄今未据勘复。查朱家山河道于雍正十二年开挖,其中损益情形不特载在《来安县志》。即乾隆十九年经前部堂鄂亲勘此河奏明发帑兴办折内亦曾声明[42]:雍正十二年间,曾经开挑,虽稍资容纳,而中有朱家山横脊,办员惑于浮论,遂不开通。细加相度体访,若将横脊一律挑通,则水有去路,甚属捷径。该处地形本高,亦无江水倒灌之害等。因并据前任江藩司将用过土方工价动给司库,匣费银四千四百三十五两零,造册详请题销,案据确凿,是朱家山河道从前原系开通,此时有何难办。乃据前任藩司两次详覆,断难开挖,并称如再请开,应行治罪,而究竟此河断不可开,原委细核详内概引《六合县志》,为词并不将两次挑河切实案据查明声叙,只称卷查十九年间奏请开挖之后旋即填塞之语系在何年月日,亦未声明凭何查考,且详内所引志书又独不载雍正十二年及乾隆十九年奏请开挑之事。即此荒唐志书,试问何足凭信?得自何来?如果自明迄今从不准开,则雍正十二年及乾隆十九年奏请开挑之案,因何而有?事关五州县水利民生,该司有地方宣化之责,未便因循迟误,合行札饬。札到,该司乘此水涸之际,即日前往勘明查照。升任吴令原勘情形确有天然门限两处,节宣有制无虞水旱之患,抑或作何筹办?妥速秉公议详,并遵照指饬情节将前司两详司书如何匿案朦蔽引用旧志必欲贻害闾阎刻日究明[43],一并录供详侯本部堂亲勘参奏,慎勿庇延。速速!九年二月再箚江宁布政司康[44],案照六合县朱家山一带河道,前经该司亲勘,派委六合、江浦二县分段开挑,业据该二县先后禀报完竣。惟前据该司禀江浦工段已据报竣,尚有应行加深之处,已指明箚饬攒办等情。现在曾否遵照指饬妥办?未据该县禀及,合亟札查。札到,该司速即亲诣查验,是否一律宽深?水势足资畅达?不致有名无实,阻梗为患。并取具工段丈尺土方,确册核实,详销毋违。三月二十八日,江藩康详称窃六合县朱家山河道共挑长四千七百一十丈。内自陈家桥起至姚家桥止,计工长八百九十七丈,派委六合县承挑。又自板桥起至陈家桥止,计工长九百九十三丈,派委江浦县承挑。又自姚家桥起至宣化桥江口止,计工长二千一百丈,派委从九品李宸、王赞元、刘长青、张绍波、千总赵仁等五员承挑,酌定每夫一名,按日给工价五十文。本司核估,六合县册报挑过土方并添建木桥工料该银一千九百二十两零,但该县所挑工内旧有河形,未据剔除,应核去银四百七十两零,实销银一千四百五十两。又江浦县请销银一千一百两,又各委员请销银一千三百三十五两,又委员每日给银五六钱不等,共银一百六十三两,以上共享银四千零四十八两,应与安徽各半分出,各于司库闲款内动支。江宁藩库应筹银两,请于便民港河工典息银内支用。所有安藩库应出银两,业于库贮生息银内借垫,请饬安藩司筹解归垫[45]。四月初六日又札江宁布政司康,据该司详送六合县朱家山河道挑浚土方工料报销册前来,除批示外,查数十年因循之工,一旦告成,五州县农田均沾其利,若不计议善后事宜,恐无以垂永久,则前功尽弃,殊觉可惜,合亟箚饬,箚到该司即便督同府县,悉心周妥善后章程,详侯察夺毋违。

附圩田图记

韩梦周

来安东南多圩田,夹列水口、沙河东西岸。沙河发源于盱眙之炉山,四十里迳县东门[46],又三十里迳水口,又三十里入乌衣河,又东汇于滁河。河水自发源行七十里,涧流沟注交会于水口,于是始大足灌溉,故圩田居焉。列西岸者,曰罗沈圩、河西圩、范家圩、三城圩、劝垦圩、塘南圩、固镇圩、天涧圩,凡八圩。列东岸者,曰瓜圩、扁圩、胡母圩、黄青圩、大雅圩、董青圩、江青圩、西广大圩、东广大圩、北广大圩,凡十圩。共十有八圩。凡圩之制,大者周四十余里,次二、三十里,次十余里。四周筑堤,堤高者二丈余,厚四、五丈余,次高者一丈余,厚三、四丈余。堤外有夹河,有散水;堤内有月塘,有沟,有渠。于堤半下作斗门,以石为之,小者为缶含 ,以砖为之。时其启闭,旱则引沙河之水入斗缸,流入塘渠灌田;涝则决圩内之水出斗,由夹河分入散水,达沙河,沙河不能即泄,在东岸又有汪波荡、鹅儿荡以汇之,在西岸有红草场、黄线沟以出之。而汪波荡为最大荡,广四十余里,东南通乌衣河,水口以北诸冈阜之水皆聚焉,于来为巨浸[47]。故凡圩田之设,其为利害于沙河者十之七,为利害于汪波荡者十之三。此圩田规制之大略也。凡圩田宜稻,所获视他田三倍[48],其值亦倍于他田。故谚曰:“圩田收,食三秋。”其地利然也。比年以来,雨旸愆伏,旱涝过甚[49]。旱甚则无水可资,涝甚则中外皆饱,圩反为泽,于是圩之民始病。然涝之中尤有甚病者曰破堤,河溢荡涌,冲激所至,堤不能御,则溃决而入,拔树木,漂庐舍。圩之沟渠畦塍[50],荡涤变迁,失其故制。沙砾所淤,化为硗瘠,是以破堤之圩三年不复。然来圩再被涝而无破堤之患,视他邑为幸者,非其水势弱也,圩之堤高且固,足与水敌也。语曰:“人力足,灾为福。”此其验也。故凡营圩田者,莫先于固堤。欲固堤者,在齐民力。齐民力者,在通作。民力既齐,厚其力食,而堤自固矣。堤固则小旱涝足以为备,而甚亦不为大病,夫而后圩民可得而食也。余三年以来营度于此,考地势,究利害,齐人功,凡所规建,颇有成效。因命工为图,备其经制,及所以兴作力食之条悉列焉。俾后来者有所考,毋以荒功遗害也。

圩田图后记

韩梦周

来邑圩田之设,唐以前莫可考。志载始于宋代,至明而益盛。与来安接壤者,其南则滁州、和州、全椒,东南则江浦,东则六合,皆有圩。绵绵罗布,五百余里,而水患由始制以来,虽有甚有不甚,至于今未息。考其所自,圩田多居河滨,河不治则水溢而败圩,其势然也。河之在和州者曰后河,发源于合肥之黄山。黄山大百余里,涧泉之水皆归后河;东过含山、黄莺山、昭关,诸水入之;又东过和州鸡笼山、如方山,诸水入之;又东过全椒武进山、笼山、郑山,诸水入之;又东与襄水合;又东入滁河。在滁州者曰清流河,发源于州西北之清流沛,定远之大横山、来安之嘉山、滁州丰山诸水入之;又东过乌衣,名乌衣河;又东入滁河。在来安则发源炉山,过水口入乌衣河会滁河者是也。三河之水总归滁河,其交会之处名曰三汊。三汊东流二十里至张家堡,出张家堡而老鹳嘴,而皂河,由皂河而葫芦套,径六合县城由瓜埠口入于江。自三汊至江口,萦纡盘折三百余里,急流不可径达,而瓜埠口壅沙逼阻,两岸多苇芦,上游水大,不能即泄,隘束奋怒,旁出四溃,冲圩破堤,实由于此。于是别开河道之议兴,然卒亦无成功。先是明嘉靖中巡抚李公、巡按曹公以圩田被灾因河流细塞,别寻江浦县浦口镇黑水河今名干河沿西北至滁河东至大江长二十里旧有河迹中仅隔上冈四里即朱家山嘴开浚,通导滁河之水直入大江,无壅溢之患,则圩灾可弭[51]。未果行[52]。三十年巡抚夏公、巡按杨公遂开黑水河,以误凿石骨而止。及隆庆二年来安人王来建议开黑水河,忤巡按张某意,欲难来,发帑金三十两令凿井验试[53],试如法。又发金二百两令其自开。来言费不敌功,来又无助,不可任,词语激切。巡按怒,置来于狱。万历中,来复上言,事得行。寻以用非其人,冒侵帑金,惧阴谋阻挠而罢。自是不复言开黑水河矣。我朝康熙十九年,圩大灾,复举王来议开朱家山二里,未通。雍正十二年,大开朱家山,用银二千七百余两,旋淤塞[54]。逮乾隆四年,滁州卫守备李之琨者,复建议开黑水河,计功条画,视王来尤详备矣。其略曰:开河之法,必先测量地势高下,使源委均平,始蓄泄得宜。前人昧地势,尝试以为侥幸,故无功。今测滁河河底至岸高一丈六尺,自滁河之张家堡南至塔塘营石桥,长七里余,地势渐隆,高五尺二寸,有河渠,水发可通舟楫,疏浚功省。自塔塘营至查家坝,地势更隆起,高三尺,有河形,不能通流。自查家坝至徐家坝,地又高五尺五寸,河形泥淤。自徐家坝至李家坝,地又高二尺。通查家坝、徐家坝、李家坝,凡高一丈五寸,各宜疏深如高数。过李家坝而东为朱家山,山脊长一里余九十丈,地势耸隆,高一丈四尺三寸。统计比滁河河底高四丈六尺。河形中隔,故朱家山尤为黑水河塞障。逾山而东,土岸危疏,夹岸中有干河,广仅二丈,上险下虚,易于崩裂,兼又异时挑河负土附岸,一遇霖雨仍委于河,水道阻塞。询之土人云:雍正十二年开河功竣,值夏日雨多,滁河岸及塔塘营道上水高五六尺,中隔朱家山,高处里余,涓滴不可通,倒流冲激,圩田皆破。以此考之,水涨高滁河岸五尺而朱家山尚未通流,是朱家山又高于水涨之数尺矣,与测量之数合。朱家山应凿深四丈一尺,计高于滁河河底四丈六尺之数,所不尽者五尺,留以蓄水,勿使尽泄。至河岸,上应开广六丈,下三丈。西岸乃高崖大路,不能展辟[55],惟东岸土冈可以开广,冈外有大涧,运土实其中,可免附岸塌卸之患。如此则朱家山可通矣。自朱家山东至马家桥,地势渐下,低一丈九尺四寸,应止浚一丈二尺,东岸开广六尺。自马家桥至宣化桥,地势更下,低二丈八尺,泉水通流,毋庸深浚,岸路加阔而已。从此江口广衍,略无阻滞。凡功费计方雇役得银一万六千两,诚能勿吝财费,择能而使之,绝诛索禁冒侵,庶黑水河可成,圩灾可息矣。当时韪其议,然群言如聚讼,无敢决行。十九年总督鄂公容安悯圩灾,询于有司,或举李议[56],乃亲履勘,大兴工,发淮上之夫数千,以其习河役也[57]。阅两月工竣[58],用银四千四百三十两,未久复湮塞。于是议开黑水河者遂言沙土善崩,益畏难,不敢置议矣。而论者皆咎任事不能如李法费廉而工减[59],是以无成。余尝以事如金陵数过所谓朱家山者[60],按其形势,诚如李君所言,故采其说矣。习水利者,考而行之,若乃议纷而力不继,适足为后戒者也。

圩田图附记

韩梦周

余既为《圩田图后记》,备载开黑水河始末[61],盖此河不开,圩田之害未知所止。然二百余年中,屡举屡废。询之土民,佥云此非独地利艰也,亦多阴挠阻之者[62]。盖江南货物转江北者,旧由瓜埠口抵六合,故黠商豪贾聚焉。若黑水河开,则江南估舶直达浦口[63],其道径便,不利六合商。六合商醵金啖官吏[64],造言开黑水河,凿六合地脉,不便;又言沙土善崩,空劳无益。官吏之墨者,张其声势,与他邑争。故或议而不行,或行而故谬以败事。总督鄂公开河时,廉其情[65],取造言者项械号令工所[66],群商始狼顾窜匿,卒亦不成,殆天也。又云东去张家堡十余里有小河,东南流四十里可达江,其地白壤无沙,地势旷坦易开浚。六合人刘君某诉于邑宰陈公言,百姓愿计亩出夫,可不费官一钱而事集[67]。又诉于江宁守某公,江宁守檄县议[68],商人闻之大恐,百计阻遏,会刘卒,事亦寝[69]。盖开河为农人之利,而商贾图便其私,农岂商敌哉?呜呼,是言然。彼商者亦无天道哉!

附疏朱家山农田水利河道记嘉庆九年四月勒石[70]

内阁中书陈秋水

江浦六合之交朱家山,旧有溪涧,可分泄滁河入江。水道由张家堡之煨罐桥入口,曲折逦迤,至宣化桥出口入江,若门阀然。前明时惑于堪舆[71],任废不治。我朝雍正年间高制府浚之未畅。乾隆十九年制军鄂公奏修,旋淤。日积岁甚,土坚厚,与山石埒[72],于是分泄之路塞。而环滁皆山,每遇夏秋,大雨时行,各路来水暴发,惟由滁河一道纡曲行百数十里方抵瓜埠入江,其濒临滁河之滁州、全椒、来安、六合、江浦五州县,壤地毗连,众流汇合,奔腾直注,凡数千顷良田不逾时即连为巨浸。虽筑围御之,其力猛而围不能任,其势涨而围不能障,其冲突漫溢而漂庐舍、溺丁口、淹禾穑者,以岁计之,十之六七焉。民之望拯于官也,已阅数十年[73]。制府会稽陈公下车轸之告其民曰[74]:以围堵不若以河泄,旧有河可复也。然考之志乘[75],有开河十害之说,采之舆论,或云:旱则泄尽而无可溉,涝则六合为下流所归。由宣化桥涌而上,山水由煨罐桥散而溢,而六合鱼鳖焉[76]。且下有石脊界之,殆不可凿。制府曰:否。江南之农民畏涝而不畏旱,且有泱泱之滁河分资之,而虑无以溉,饰说也[77]。六合虽洼下,数百年来耆献所传[78],江水未尝逆上宣化桥,六合居其北,势更高,其无涌与溢之害可知。且造物生数千顷膏腴之产以赡斯民,而复生朱家山之石脊界之,使不得泄而尽淹之,无是理。前乎此有疏之者,吾何为独不可。谋之方伯太原康公,意相符,乃亲诣周历相度,探之无所为荦确磊块者,值农隙筹款募夫,山旁觅萧寺信宿其中,尅期举事[79]。募者踊跃趋工,捷于响应,互相呼助者,半携妇子荷畚疀[80],欣欣然有喜色而来,人众而工倍焉。三阅月而河成,河之丈四千七百有十,深与广如其地之宜,河之费白金四千有奇。河之工始于癸亥之腊,逾年三月毕工。非常之工,何其费啬而成敏也[81]?事难谋始,惟断乃成。其为工也鉅,民不能谋;其为计也远,民不知谋。以不能谋、不知谋之事,而大府为之谋。不能者,民之智;能者,民之力;不知者,怵其成之难;知者,乐其成之利。是以不募而至,不董而劝,不劳而竣也。数十年间,比岁而漂庐舍、溺丁口、淹禾穑之区,一旦高枕而卧,恬然以熙,出作入息,计日而喜,有年自今兹始。予始至钟山,从游诸生乐其工之成,为予陈颠末。方伯属予录其事,以示后之生斯土与守斯土者时修治之,无或废也。是为记。

------------------------------------------------------------

[1]高塘:天启、雍正二本作“高塉塘”。

[2]杨塘:雍正本作“杨后塘”。

[3]樊城之塘:雍正本作“樊塘”。

[4]郡守:天启本作“知县事”,雍正本作“知县。”

[5]陂:挖地为塘。

[6]州牧:指一州的地方长官。

[7]雍正本作:“知县伍斯瑸详请丈实,令近塘居民执业受田,谈士龙等分报开垦,升科在案。”升科:旧时凡新垦荒地满一定年限后,政府按一般田地收税条例开始征收钱粮,叫做升科。

[8]军户:编入军籍的人户。

[9]丘簿:丘,是划分行政区域、田地的单位。丘簿:盖指按区域记载的户口簿。

[10]潴:水停聚的地方。这里作动词“聚集”讲。

[11]攸:所。

[12]由:因为,由于。为…所:被…所。

[13]课: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课事:指完纳赋税之事。

[14]不啻:不止。

[15]邀:半路拦截。

[16]诣:往;到…去。

[17]狥:盖“徇”字之讹。

[18]逋负:拖欠税款。

[19]来:即前文的王来。

[20]吁:呼告。

[21]矧:况且。

[22]道比:追查,查办。

[23]枭首:砍头悬挂示众。

[24]较度:比较衡量。

[25]元元:平民。

[26]蓦越:指越级。昧死:与“冒死”同义。

[27]浚:疏通。

[28]纾:解除,排除。旱魃: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

[29]冒:轻率,不审慎。

[30]讵:哪里。意:想到,料到。

[31]绍:接续。神禹:指大禹。旧服:喻指大治水之事。

[32]宏猷:伟大的谋略。

[33]具文:空文。

[34]鲜:少。

[35]马头:码头。

[36]廉:查访。舆:疆土。这里指地形、地势。

[37]宪台:封建时代属吏对上司的称呼。

[38]苏:江苏。

[39]坍:崩坏,倒塌。

[40]佥:都,皆。

[41]径捷:后文作“捷径”,当据改。

[42]帑:国库中的钱财。

[43]闾阎:指民间。刻日:即日。

[44]箚:即“札”。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的一种公文。

[45]安:安徽。

[46]迳:经过。

[47]浸:湖泽。

[48]视:比。此句意即:圩田的收成是其他田的三倍。

[49]比年:近年。雨暘愆伏:雨,下雨:暘,日出。此句意即雨天与旱天交替而来,指不正常的气侯现象。

[50]塍:田间的土埂。

[51]弭:消除,停止。

[52]未果行:指最终没有成功。

[53]帑金:指政府金库中的钱。

[54]旋:不久。

[55]展:扩展。辟:开辟。

[56]李:指滁州卫守备李之琨。

[57]习:熟悉,通晓。

[58]阅:经历,经过。

[59]任事:指具体承办事务的人。

[60]以:因。如:往。

[61]既:已经。为:写。备:详细。

[62]佥:皆,都。阴:暗中。

[63]估舶:指商船。

[64]醵金啖官吏:指凑钱贿赂官吏。

[65]廉:考察,查访。

[66]项械:指用囚械系住脖子。

[67]邑宰:地方长官。集:成功。

[68]檄:本指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这里用作动词,是通知、命令等意。

[69]会:恰巧。寝:止、息。

[70]勒石:刻石。指刻成石碑。

[71]堪舆:指风水之说。

[72]埒:相等。

[73]阅:经过,经历。

[74]下车轸:即下车。指刚到任。

[75]志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因此称一般的史书为“史乘”、“志乘。”

[76]鱼鳖:作动词用,是成为鱼鳖的意思,即为水所淹没。

[77]饰:掩饰。

[78]耆献:老人和文献。

[79]方伯:旧称一方诸侯为方伯。这里用指一方长官。荦确:石多的样子。磊块:这里指石块。尅期:即克期。约定好日期。

[80]畚疀:即畚箕。

[81]敏:迅速。